核酸
核酸·
核酸研究历史·
核酸的分类·
- DNA
- 真核
- 98%位于核内
- 2%位于核外
- 线粒体 mDNA
- 叶绿体 ctDNA
- 原核
- DNA病毒
- 真核
- RNA
- mRNA
- tRNA
- rRNA
- RNA病毒
- 其他
- snRNA
- asRNA
- miRNA
- siRNA
- smRNA
- dsRNA
- 其他小RNA
核酸的生物学功能·
- 属性
- 通过复制 来 传递遗传信息
- 通过转录 来 控制生物表型
- 通过突变 来 形成等位基因
- RNA
- 遗传物质
- 参与蛋白质合成
- 遗传信息加工
- 调控基因表达及细胞功能
- 催化
- rRNA(80%)
- 组成核糖体,合成蛋白质
- tRNA(15%)
- 携带氨基酸,进行翻译
- mRNA(3-5%)
- 蛋白质的合成模板
核酸的结构·
核苷酸·
MP
- 核苷酸
- 磷酸
- 核糖
- 碱基
- 戊糖
G(鸟嘌呤)6’上 酮基,2’上 氨基 C(胞嘧啶) 2’上 酮基,4’上 氨基
U(尿嘧啶) 2’,4’上 酮基
T(胸腺嘧啶) 2’,4’上 酮基,5’上 甲基
-
稀有核苷
- 假尿苷($\varphi$)
- 二氢尿嘧啶(DHU)
- Am
- $m_2^6G$
-
游离核苷酸及衍生物
- NMP
- NDP
- NTP
第二信使cAMP/cGMP
- 核苷酸生物学功能
- 核酸单体
- 携能物质(ATP/GTP/CTP/TTP)
- 辅助因子之成分(NAD)
- 细胞通讯媒介(cAMP/cGMP)
DNA结构·
核苷酸间 通过 3’-5’磷酸二酯键 连接。
DNA的分子走向是 5’-3’
-
一级结构 连接的键 及 排列顺序 是 DNA的一级结构
- 表示方式
- 结构式直接写结构
- 线条式用线条表示
- 字母式
5’ pApCpTpG 3’
5’ ACTG 3’
5’ pA-C-T-G 3’
碱基组成规律:
- A = T
- G = C
- A + G = T + C
- A + C = T + G
- 表示方式
- 二级结构
双螺旋
- 特点
- 两条 反向平行 的 多聚核苷酸 沿一个 假想中心轴 右旋盘绕
- 磷酸 和 核糖 单位为骨架 碱基内侧 互补配对
- 属性
- 螺旋 $ \phi $ 2nm
- 上下碱基平面 d 0.34nm
- 10个 bp 重复一次 3.4nm (一个旋)
- 维稳
- 碱基间 氢键
- 碱基间 堆积力
- 磷酸基上 O-被胞内 组蛋白/正离子 中和
- 碱基处于疏水环境
- 构象
- A-DNA
- B-DNA
- C-DNA
- D-DNA
- Z-DNA
- 三螺旋等
- 意义
- 是其复制/转录/逆转录的分子基础
- 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载体
- 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石
- 特点
- 三级结构
双螺旋分子通过 扭曲/折叠 形成不同结构
- 超螺旋DNA
L = T + W
L:连环数,一条链绕另一条链缠绕的次数
T:实际缠绕数,DNA分子的螺旋数
W:超螺旋数
超螺旋度: $ \lambda $ = ( L - L0 ) / L0 ,L0 为 松弛态DNA环数
L不同,其他相同的DNA互为异构DNA
拓扑异构酶I 通过使DNA的 一条链断开-再连接 使 超螺旋DNA 松弛。一次反应,L减少1,无需能量
拓扑异构酶II 断开两条链 引入 负超螺旋。一次反应,L减少2,需能- 意义
- 增加压缩比
- 推动DNA结构变化 以完成特定功能
- 意义
- 超螺旋DNA
- 核蛋白
- 核小体组蛋白(H1,H3,H4,H2A,H2B)与DNA的结合单位
长110 $ \text{\AA} $ ,高55 $ \text{\AA} $ ,DNA缠绕1.8圈,链长11nm,200bp
- 纤丝
30nm, 每圈6个核小体
- 突环
150nm, 约75000bp
- 玫瑰花结
300nm, 6个突环
- 螺旋圈
700nm, 每圈30个玫瑰花结
- 染色体
1400nm
- 核小体组蛋白(H1,H3,H4,H2A,H2B)与DNA的结合单位
RNA结构·
- 一级结构 和DNA差不多,其中tRNA含有稀有碱基
- tRNA二级结构
四环四臂,单链
- I环:DHU环
- II环:反密码子环
- III环:可变环
- IV环:TΨC环
- 氨基酸臂:3’端
- 三级结构
弯曲折叠
- 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
- mRNA
- 原核:5’–先导区–|–顺反子–|–插入序列–|–顺反子–|–插入序列–|–顺反子–|–末端序列–3’
先导区 + 多顺反子(翻译区) + 末端序列 - 真核:5’–帽子–|–顺反子–|–polyA–3’
m7G-5’ppp5’-N-3’p + 单顺反子 + AAAAAAA-OH
- 原核:5’–先导区–|–顺反子–|–插入序列–|–顺反子–|–插入序列–|–顺反子–|–末端序列–3’
核酸的理化性质·
水解·
- 酸水解
对酸敏感性:
糖苷键 > 磷酸酯键
嘌呤糖苷键 > 嘧啶糖苷键
- 去嘌呤
pH 1.6 37℃ / pH 2.8 100℃ | 1h
- 去嘧啶
98-100% HCOOH 175℃ 2h / CF3COOH 155℃ 1hDNA 80minRNA
- 去嘌呤
- 碱水解
- RNA
0.3-1mol/L KOH 室温 24h | 2’/3’-核苷酸 混合物
- DNA
水解不动
意义:- DNA要 传递遗传物质
- RNA完成任务 就要降解
- RNA
- 酶水解
- 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
- 蛇毒磷酸二酯酶
产物:5’-磷酸核苷酸
- 牛脾磷酸二酯酶
产物:3’-磷酸核苷酸
- 蛇毒磷酸二酯酶
- 核酸酶底物专一性
断裂方式:1. 5’-(寡)核苷酸/3’-(寡)核苷酸
作用方式:
- 核酸外/内切酶
- 单/双/杂链核酸酶
- RNase
- RNase H
作用于 RNA-DNA中的 RNA链
- RNase I 牛胰核糖核苷酸酶
3’-嘧啶核苷酸 / 以之结尾的寡核苷酸
- RNase T1
3’-鸟苷酸 / 以之结尾的寡核苷酸
- RNase T2
以 3’-AMP 结尾的寡核苷酸
- RNase H
- DNase
- DNase I
5’-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
- 核酸S1
作用于 单链DNA
- DNA限制性内切酶
严格的碱基专一性,如:EcoRI
- N-糖苷酶
- DNase I
- 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
酸碱性·
- 碱基的解离
- 胞嘧啶
- 3位 上的H $ pK_1^1 $ = 4.6
- 2位 上的O变O- $ pK_2^1 $ = 12.5
- 尿/胸腺嘧啶
- 3位 上的H U: $ pK_1^1 $ = 9.5 / T: $ pK_1^1 $ = 9.9
- 腺嘌呤
- 1位N 上的H $ pK_1^1 $ = 4.15
- 9位N $ pK_2^1 $ = 9.8
- 鸟嘌呤
- 7位N 上的H $ pK_1^1 $ = 3.2
- 1位N 上的H $ pK_2^1 $ = 9.6
- 9位N 上的H $ pK_3^1 $ = 12.4
- 胞嘧啶
- 核苷的解离
- 戊糖可增加 酸碱解离
- 核糖羟基也可以解离( $ pK_1^1 $ > 12 )
紫外吸收·
- 吸收性质峰值波长:260nm
天然DNA吸收最弱
变性DNA吸收还行
OD260 = 1 == 50 $ \mu g/ml $ 双链DNA
OD260 = 1 == 40 $ \mu g/ml $ 单链DNA/RNA
OD260 = 1 == 20 $ \mu g/ml $ 寡核苷酸
DNA纯品 OD260 / OD280 = 1.8
RNA纯品 OD260 / OD280 = 2.0
- 经验公式
$ \varepsilon§ = \frac{ 30.98A }{ WL } $
A:吸收值
W:磷质量(g/L)
L:比色杯内径
$ \varepsilon $:mol吸光系数
一般天然DNA $ \varepsilon $ = 6600
一般天然RNA $ \varepsilon $ = 7800
复变性/杂交·
-
变性 bp氢键断裂(跃变)
- 变化
$ A260_{ 增色效应 } \uparrow $ 粘度 $ \downarrow $ F浮 / $ \rho \uparrow $ 失去功能
- 方法
加热 Tm值:A260/2时,T值
$ T_m \varpropto ( G + C ) $
$T_{ m poly d(G-C) } > T_{ m DNA } > T_{ m poly d(A-T) } $
$ G-C(%) = ( T_m - 69.3 ) \times 2.44 $ - 变化
- 复性 缓慢冷却,碱基重新配对
印迹法
核酸的研究方法·
提取分离与定量测定·
制备原则:防变性,防降解
- DNA提取
- 浓盐法
- SDS-浓盐(1mol/L NaCl) buffer 破碎细胞
- 离心提取清夜
- 加入 0.14mol/L NaCl 沉淀 DNA
- 酚/氯仿 纯化DNA
- 浓盐法
-
RNA提取 注意事项:
- 所用器皿须 高位培烤/高压灭菌/0.1%DEPC处理 后 煮沸处理
- 破碎细胞时加入强变性剂(胍盐)
- 在RNA反应体系中加入RNase抑制剂
操作:
- 分离 总RNA 用 异硫氰酸胍/苯酚/氯仿
- 分离 poly(A)mRNA 用 寡聚TMP亲和层析法
- 浓度测定
- 定磷法(紫外分光法)
- 加入浓硫酸/过氯酸,水解有机磷。
- $ \ce{ H_3PO_4 + H_2MoO_4 ->[ 酸性条件 ] 24MoO_3\cdot P_2O_5\cdot 3H_2O( H_3PO_4\cdot 12MoO_3 ) } $
- 用还原剂 还原之为 钼蓝(660nm)。测P含量计算。
- 加入浓硫酸/过氯酸,水解有机磷。
- 定糖法
RNA 与 HCl共热,核糖 变为 糠醛。在 FeCl3催化下 其与 甲基苯二酚 反应呈 鲜绿(670nm)
DNA 在酸性条件下 与 二苯胺共热后呈 蓝色(595nm)
- 定磷法(紫外分光法)
- 超速离心
CsCl密度梯度沉降
- 测定 核酸密度
- 测定 DNA中G-C
- 测定 核酸构象
- 制备 核酸
测序·
- 酶法测序
- 凝胶电泳
- 琼脂糖
- 聚丙烯酰胺
- 化学测序
sanger测序:加减终止法
将样本分为四份,每份分别加入 小比例的ddATP/ddGTP/ddCTP/ddTTP,其后,往四份样本中正常加入dNMP。于是,在DNA的合成中,ddNTP可能会取代dNMP的位置,一经取代,合成停止。电泳,我们就知道了样本1中dAMP的位置/样本2中dGMP的位置/样本3中dCMP的位置/样本4中dTMP的位置。
PCR·
DNA聚合酶链反应 *10^6 1985 Kary Mullis
-
原料
- DNA模板
- 引物
- dNTP
- 缓冲液,Mg2+
-
步骤
- 变性
94℃ 30s 解离DNA
- 退火
退到Tm引物-(3~5℃)℃ 30s
- 延伸
70-72℃ DNA聚合酶催化反应
以上循环25-30次
- 变性
其他研究·
- DNA的化学合成固相亚磷酸三酯
- DNA微阵列
- 测定基因型/突变
- DNA测序
- 测DNA表达谱
考点总结及名词解释·
有待补充